分舒适。这样优美的文笔,已到了自然化入情节的境界,以至于看书时常只留意到情节
故事,而不会被一些突兀的“好文采”刺到眼目。
这篇里,我还是想主要谈谈不足。大部分都不是这书里的不足,而是我借题发挥,想借这机会
谈谈自己对武侠创作的想法。比如,要挑的第一个刺儿,硬造生词,基本我在阿赖书中只发现
一处。第二章里那“一声太叹”,这“太叹”一词,颇为刺眼;尝闻“太息”,又或是“长叹”,
太叹倒是我第一回亲见。也许是我孤陋寡闻,但我想说,作为我们文学写手,常常要做的不是
去原创一些看似很酷的新词,而是要留意不要放纵自己这方面的创造力,尽力少出现那种让读
者阅读时突然一滞的词语搭配。
对于我个人而言,写书时我尽力挑选输入法固有的成语词组。这样的词儿,读者耳熟能详,读
时如顺流直下,几无滞碍。
当然,也不是不能重组生词,但要注意适度,以及读者阅读时的观感。比如“太叹”有点别扭,
但其他一些并列的形容字放到一起,倒不那么贸然。举个例子,如形容草木的“蓊”,则有蓊
然、蓊郁、蓊苁、蓊蔚等古典散文中固有词组,那我,为何不可“蓊碧、蓊翠、蓊绿、蓊秀、
蓊勃”,岂不是也行?此时就属活用词组。当然,也许古人早用蓊碧之类,我不知而已。
嗯,此不足说毕,再次向无辜的阿赖说一句,这其实不是你的问题,只是我看多了新手特别是
女性新手的作品中常有这样的谬误,而她们可能还觉得高明。其实不高明。
第二个借题发挥的,则是有关阿赖对武侠没落的看法。在此书序篇中,阿赖mm说:
“(武侠)没落总有原因。而新意不足点了传统武侠的死穴。”
这一点,虽然部分同意阿赖的观点,但私以为新意并不是传统武侠于今局面惟一的死穴。不错,
新意确实很重要,昨天与凤歌闲谈,聊及金庸武侠,他说金大师作品中多有借用西方名著桥段
之处,并举出多个具体实例。凤歌兄博学,所论大抵不差,因此作为武侠巅峰的金庸作品,对
旧武侠来说,自然是新意盎然。
不过,说回传统武侠的死穴,个人觉得除了新意丧失之外,深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