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门前方的广场上,一片肃穆,文武百官按品阶高低,序立于楼下,王宵已经是正三品的主官,位次只逊于六部尚书,勋贵王候,以及一些礼仪性的一品老臣,排位相当靠前。
旁人也对他颇为忌惮。
关键是,提刑司的职责是专缉以术法神通行不法事,这是个相当宽泛的概念,怎么解释,谁来解释?
显然,解释权在提刑司。
这和原先的东厂一样,随便罗织个罪名,就能把人捕入大狱,甚至权限范围比东厂还要大,毕竟以前,请个和尚道士来家里做法事,东厂管不着,现在未必,是否行不法事,全由提刑司说了算。
哪怕提刑司从来没有侦办过一起与普通人有关的案件,却耐不住胡思乱想啊。
王宵站在一群中老年官员当中,如同异类,更何况他本就有刺头的恶名,根本没人与他来往。
“皇上驾到!”
“慈圣圣母皇太后驾到!”
突有太监在城头高喊,群臣均是出列,跪地三呼万岁。
“免!”
元春轻启朱唇。
“谢太后,谢皇上!”
群臣称谢,回到原地。
“咚!”
“咚!”
城头一角,牛皮大鼓重重檑响,又有军卒吹起号角,二十余名俘虏,被五花大绑押解过来。
马公公展开一卷书册,以独特的公鸭嗓子,放声念道:“滋有南越蛮王,慢侮天朝,悖道逆理,矫托天命,伪作符书,欺惑众庶,震怒上帝,罪恶滔天,不亡何待,故我大兵一放,玉石俱碎,虽欲悔之,亦无及已戏弄神祗……”
洋洋洒洒数百字念完,刑部尚书出列,奏曰:臣奏请皇上太后,将俘虏交由法司处置。”
“准!”
元春首肯。
午门献俘,也有当场赦免的,可元春做不得主,自踏入京城的那一刻起,蛮王一行已经注定了命运。
北静王需要以这二十来颗人头渲染自己的文治武功,这也是勋贵集团的共同意愿,而文官更不可能为蛮王求情。
如今已经不是开国初期了,自有赫赫武功压服四夷,反显以文治,大周立国三百多年来,日渐颓败,从上到下,都渴望一场胜利以提振人心,显然,午门献俘,午时处斩,才是故事的最高潮,谁也不会在这时找不自在。
更何况近些年来,随着朝政不稳,连陨两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