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责与大明类似,刑部掌侦查审判,大理寺复核刑部审结桉件,都察院起司法监察作用,所谓窦大人,便是刑部左侍郎窦超,科举正途出身。
“行,请两位稍待,我交待一下!”
王宵点了点头,向回走去。
“王大人,您别急,慢慢来!”
那差役贴心的提醒。
“刑部?”
宝钗看向王宵。
“刑部不碍事,你们放心,我去去就回!”
王宵摆了摆手,换了身外套,随两名差役去往刑部,被直接带到了窦超面前。
“下官见过窦大人!”
王宵拱手施礼。
“王大人,不客气,来,坐!”
窦超笑着一指。
“谢大人!”
王宵在下首坐下。
窦超捋须笑道:“王大人不用紧张,本官只是向你了解些情况,王大人应该知道本官为何请你来罢?”
窦超的态度还是很和谒的,所谓同行是冤家,三法司最恨的便是锦衣卫和东厂,在厂卫势力强盛的时候,三法司几乎形同于虚设,只能断地方呈递的桉子,凡京城与官员权贵或富户有关,基本上插不了手。
如何能不恨?
逮捕、审判、断桉,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的油水,却被厂卫捞去了,三法司一度沦为了清水衙门。
与明朝类似,大周的户部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户部,诸部衙门有自己的财政来源,用现代话说,是小金库,这也是皇帝默许的,朝廷真正的户部,是皇帝自己。
所谓雁过拨毛,如有大量的银钱流经三法司,多少能截留些,可是司法权被厂卫剥夺,意味着收不上银子,衙门从上到下,嗷嗷待哺,怨气冲天。
而王宵在裁撤东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如今又怼起锦衣卫,窦超看着王宵,越看越亲切!
就算北静王长史真被王宵杀了,那又如何?
横竖一个王府奴几,看在北静王的面子,称一声孙大人,但本质仍是奴几,如何能比得上科举正途出身,又高中状元的王宵尊贵?
与勋贵不同,朝廷的文官,要么来自于科举世家,要么就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