闹出结果最好,闹不出名堂,也就这样,或许上面还会觉得此人不好惹,以后尽量不去招惹。
翰林院是皇帝的秘书机构,有上折的权力,王宵卖了一圈惨,才进了卫渊的屋子。
“王大人,你这脸?”
卫渊心头一乐。
“哎~~”
王宵重重叹道:“真是倒了八辈子穷霉,昨晚我去荣国府接林姑娘,谁料走到半途,北静王的长史当街抢人,还把我打了一顿,我气愤不过,向顺天府递了状子,但愿朝廷能还我一个公道……”
随着王宵再一次卖惨,卫渊嘴角绷着的笑容渐渐消失,内心狂呼:小祖宗,我的小祖宗,您老不带这样坑人吧?
昨天王宵找他时,差点把他掐死,到现在都记忆尤深。
这样的人,光挨打不还手,明显要搞事啊。
“对了,光顾着向大人诉苦,差点忘了正事,这是下官上给慈圣圣母皇太后的折子,请大人批示!”
王宵把折子呈给卫渊。
卫渊接过一看,顿时叫苦不迭,他也是在官场混了半辈子的老油条,哪里看不出王宵的用意?
这小祖宗是没一天闲,不停的惹事啊!
他现在唯一盼望的,就是有哪个部门开眼,把王宵调走!
“卫大人,自先皇帝驾崩以来,已历三位皇帝,而兴安皇帝仍居祧庙,故祔庙已不容拖廷了,请大人批示,呈交司礼监。”
王宵催促。
卫渊面色数变,这种有关礼仪的折子,其实屁大事没有,处理起来却麻烦,稍有疏漏,就会被扣一顶大不敬的帽子,王宵明显是冲着北静王来的,就是给北静王找不自在。
可是从程序上讲,王宵没问题,他也没有驳回的理由,若是强行驳了,万一王宵抗驳,直接给司礼监递折子,事情不仅闹大,还会把他牵扯进去。
他发现,王宵有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破罐子破摔精神。
对于王宵,最坏的结果是罢官回苏州做乡绅,一个状元郎,又会闹事,绝对能在地方上混的风声水起。
而他不行,他已经在京城扎根了,全家都在京城,如果和王宵两败俱伤,不值当。
‘罢了,罢了,递上去也是司礼监头疼,想必王爷会休谅我!’
卫渊一狠心,做了批示,叫了吏员来,把折子转呈。
“卫大人,下官不打扰了,告辞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