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前六句主要描述的是董卓的前半生是如何发迹,且达到了权利的巅峰,其中也包含着对桓、灵二帝被董卓蒙蔽,宠信他的讽刺和不满。
诗的后七句说的则是另外一层意思:“垂欲发”,“与中辞”说的是董卓因为被联军毁坏洛阳,而被迫迁都。后面的五句写的是洛阳、长安的民众因为这次迁都事件中,遭到了董卓的掳掠,悲凉的心情。
歌词每句结尾的“董逃”二字,则表达着民众对于董卓的深恶痛绝,无论在何时,只要见到董卓,就要逃跑的意思。
董卓看完竹简上的,不由得勃然大怒,因为他已经看出整首歌词都是对他的讽刺、痛恨与憎恶。
“这些刁民好大胆,竟敢对老夫如此污蔑和谩骂、讥讽。牛辅,你立刻给我安排人彻查到底。”
“写歌词的人,唱过歌的人,总之,只要和这首歌沾过边儿的人,一概不能放过,全部给我就地正法,一个都不许放过!”
董卓厉声地向牛辅下达着指令,此时他即将要接受禅让即位,又怎能允许这样对他进行谩骂讽刺的歌词在市面流行。
“岳父放心,这件事我一定彻查到底!”牛辅答应着就要往外走。
“阿翁,万万不可!”就在此时,韩涛大步地走了进来。
自从向董卓表达忠心,且做出了等董卓登基之后,要迎娶董白的承诺后,韩涛又得到了董卓的信任,可以单独自由进出眉坞,不受限制。
董卓看到韩涛进来赶忙招呼着:“子珍,老夫即将登上皇位,这些刁民如此诋毁老夫,不惩处又如何立威?”
“阿翁,正因为您即将即位,才更应该笼络民心,不宜在此时大开杀戒。”
“我有一个办法可以消除这首民谣对您词带来的影响。我们只需把这首歌词改一个字,让它的含义发生变化也就可以了。“韩涛笑着向董卓解释着。
”改一个字?改什么字?“董卓没有明白韩涛的意思,疑惑地问着。
“把逃字改成安字,这样董逃歌也就变成了董安歌。无论何时见到董太师、董相国,就安静祥和,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寓意吗?”韩涛向董卓说出了自己的解释。
“董安歌?“董卓仔细地品味着,忍不住拍手叫好,“好,还是子真你有办法,只是改编一字,就让整首歌有了变化,寓意也从讽刺变成了歌颂,真是好办法。”
“牛辅,你马上把这首歌按照子真的改编,安排人四处传播,从现在起,我要大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