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才能确保人才没有遗失。”
“也才能确保科举的公平,公正,公开。”荀彧也对韩涛的想法大加赞赏,随后又提出了自己的担心。
“文若所虑也是我现在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,我已经安排满宠专门去调查整治贪官污吏。”
“但大汉的腐败早已根深蒂固,整治吏治必定要经历长期且复杂、艰难的过程才能实现。”
“满宠所能整治的是枝叶、树杈。但大汉朝政腐败的根源还是在已经深入地底的何氏、董氏等外戚,还有十常侍的身上。”
“只有将他们彻底铲除,才是斩掉了贪官污吏的保护伞,才能真正开办科举,施行仁政,平定叛乱、中兴大汉。”
韩涛心里很清楚整治吏治推行科举,任重道远,绝非朝夕之功,尤其是要挖掉宦官外戚和士族的势力,更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。
想到这里,他忍不住发出了一声轻轻的叹息:“在邯郸的时候,其实是有机会可以拿下何进,只是因为证据不足,才错失了良机,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遗憾。”
“主公也不必为此事烦恼,其实现在没有证据,不代表我们不可以自己制造证据。”荀彧却在这时淡定地提醒着韩涛。
“大汉初年,陈豨反,高祖出征,吕后借口韩信要反,命萧何诱杀韩信长乐宫室,之后夷灭韩信三族。”
“吕后当时拿出的证据可充足,可足够服众?”
“主公需要的只是一份可以安抚天下,诛杀何进的理由。此时他已有反心,以主公的才智,制造出何进谋反的证据,绝非难事。”
荀彧继续举例说明向韩涛补充着自己的想法。
荀彧的提议,让韩涛瞬间茅塞顿开。
在中国的历史上,无数帝王斩杀重臣的时候,又有多少是有真实证据的?
朱元璋杀胡惟庸和蓝玉,都是定义为谋反。
但明眼人都知道,他杀蓝玉是因为太子朱标的突然离世,而他自己年事已高,不能给皇孙留下隐患。
所以蓝玉谋反一事才会成为明初四大案中最为蹊跷的谋反案。
至于宋高宗赵构处置岳飞,则更是荒谬,不过是个莫须有的罪名,但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,又有谁敢深究?
自己太纠结于真实的证据,却忘记了在这种权谋斗争中。证据不过是一个安抚住天下苍生的借口,只要有,是否真实,其实并不重要。
“文若,你真是一言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