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宝逃走时带走了大约三万左右的兵马,剩下被砍杀、火烧和混乱中被马踏而死的占了大半,只有不足剩下的万人选择了投降。
皇甫嵩安排兵士清理战场,清点伤亡情况。
杜远已经被管亥接到,两人一起来到了中军大帐外。
韩涛听说杜远来到,亲自迎到了帐外,远远地上前招呼着:“杜远兄弟,你可来了。”
杜远看着韩涛倒头便拜:“杜远蒙主公不弃,愿意收归帐下,今后愿跟随鞍前马后,效犬马之劳。”
韩涛将杜远搀扶起来:“今日若非兄弟你做内应,官军哪有如此容易击退张宝?你这是大功一件,快随后入帐,日后我们一起建功立业。”
至此,张角属下的八名猛将,被韩涛收编四人,管亥、卞喜、杜远三人可以直接上阵,管承伤重,还需疗养数日才可痊愈。
经过连番作战收编,韩涛手下的兵马,也从最初的不足千人,逐渐增加到了五千人左右,其中有大部分人都是来自管亥等人带来的黄巾降兵。
“公路,如今我军兵马骤增,他们的粮草供给、日常装备,都需妥善安排。还有我军的军职安排,以及军纪约束,文若,你要做好安排,要对新来的将领兵士有足够的约束,不能让他们把黄巾军时的坏习气带过来,更要保证我军原有将领对他们的管理。”
有了如此多的兵马将领,自然需要妥善的安置,这个时候就要发挥荀氏叔侄的作用,所以韩涛特意把二人叫到自己的营帐,做着交代。
历史上,此二人在曹操的身边,既扮演着出谋划策的角色,同时在曹操攻打徐州,以及官渡之战时,都是担任着后勤保障的工作,足见二人的内政能力,所以韩涛也更希望他们发挥他们的能力,毕竟不能任何事情都由自己亲力亲为的去处理。
“主公放心,此事我和公路自会处理清楚。”荀彧答应了下来。
向荀氏叔侄交代完兵马安置的问题,韩涛匆匆地去往了王允的营帐,昨夜激战过后,也不知道他是否顺利将王盖接回,毕竟二人曾经在张角大营共同面对多次险境,这次能够说服杜远归降,王盖也是立下了大功,韩涛对他很是惦念。
当韩涛来到王允的营寨,却只见他孤身一人,脸上还有些许的愁容。
“使君,怎么不见王兄,莫非昨夜在乱军之中没有寻到他?”看到王允的神情,韩涛已经猜到了结果,关切地询问着。
王允有些担心地回应着:“我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