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何时能够开始?”
刘主管看起手腕,看一眼时间,回答:“现在是上午十点,对撞机正在进行清理工作,预计下午一点,可以再次启动。”
“好,既然这样,先让我们的研究员们,熟悉一下对撞机的操作流程吧。”李智笑道。
刘主管心中无声叹息,上面有人就是了不起。一般来说,对撞机只能由对撞机中心的工作人员操作,墨子科技却提出,要派人协同工作人员一起操作对撞机。
面对这个荒谬的要求,俞恭行教授只能请示主任。
谁知道,主任竟然一口答应下来,还要求他们遇到类似问题,不要再请示,而是尽量满足墨子科技的要求。
得到这个回复,全中心的工作人员,都知道墨子科技背景很深。
考虑到距离正式开机还有一段时间,俞恭行教授决定领着李智去欣赏一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
“这里就是对撞机的材料进入口,名为注入器,我们把实验需要使用到的粒子从这里注入。”俞恭行教授边走边介绍。
“注入器连接的是行波正负电子直线加速器,粒子在这里被电磁环赋予能量,不断加速。”
李智的眼前出现了一条长300多米,高达10米的巨型管道。
站在管道下面,人就像被微缩了一般。
李智不得不佩服建造这条管道的工程师们的智慧。
“和直线加速器相连的是输运线,经过加速的粒子通过这里传到前面的环形加速器种。这种管道的内壁涂有特殊的涂层,不会吸收和反射任何粒子。”俞恭行教授看到李智脸上惊叹的神情,心中生出一丝骄傲。
“输运线就像医院输液时用到的点滴管一样,药物可以通过管子,进入对撞机内,但不会渗出来。”。
李智发现俞恭行教授确实不一般人,他总能用找到合适的词语,来解释这些冷冰冰的实验装置。
对撞机不愧为人类制造的最大的机器,李智和俞恭行教授足足走了二十多分钟,才顺着输运线来到一个巨型“飞碟”旁边。
飞碟外边呈现银灰色,上面有旋转的凸起。
“这是圆形加速器,在这里速度极快的粒子会被再次加速,并被赋予角动量,以达到实验所需要的速度。”俞恭行教授指着飞碟介绍道。
李智看着俞恭行教授,好像想到了什么,他问道:“对撞机的外形,是不是和羽毛球拍差不多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