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名将,但在使用水师上,有一定的心得,很快想出支援诸葛恪的办法。
张煌言想出浮桥横江之计,需要与诸葛恪的军团进行配合。
张煌言率领一队水师,前去河中沙洲,诸葛恪提前在该地设立的水寨。
孙策势力提前占据黄河中间的沙洲,本来是为了将来攻下河北,然后大举南下,攻陷河洛。
然而,随着孙策被击败,危在旦夕,这座水寨反而成为了吴军与夏军合作的关键。
“将军,有水师逼近水寨!”
“众人不必担心,此乃夏军的水师。他们应该是来设法解除河阳之围。”
一个吴国武将站在水寨的码头,望着竖立夏军旌旗的战船,知道这是张煌言训练的水师,于是下令安抚人心。
本来双方可能会成为敌人,相互争夺黄河中间的沙洲,但东汉军南下,反而促进双方联合。
张煌言也是胆大心细,直接带领战船,闯入吴军的水寨,与此地武将合兵。
“在下吴国吕范之子,吕据,担任安军中郎将,领兵三千,驻守水寨,一旦河阳城危急,则立即出兵,牵制汉军。”
“诸葛恪有言,如果你们夏军出兵救援,必经此地,因此久候了。”
水寨吴将吕据,继承吕范的能力,是吴国中后期一员名将,受到诸葛恪节制,奉命防守水寨,接应张煌言。
“诸葛恪才气干略,果然不凡,他竟已算计到了这一点。”
张煌言感慨,诸葛恪是有真才实学,只要不骄傲,那么诸葛恪也有一流谋士的水准。
孙策看人的能力也是一流,在诸葛恪寸功未立,还没有骄傲的资本时,让诸葛恪死守河阳城。
这个时候的诸葛恪,还不会自满。
在诸葛恪的部署下,河阳城固若金汤。
张煌言的南明水师,与吕据的吴国水师汇合,开始搭建浮桥,源源不断往河阳城运输粮草兵器。
有整个河洛支援,河阳城怎么也不会被攻下。
当夏军修筑浮桥,正在准备攻城的袁谭意识到事情不大对劲,只见黄河水面,战船连成浮桥,夏军正式介入河内战场!
“河洛的夏军也插手黄河以北了,事情比想象中更加棘手。”
袁谭在诸葛恪、张煌言的配合下,深感棘手,只好向袁绍请求更多兵马,攻打河阳,以断夏军支援孙策的道路。
河阳城守军见浮桥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大汉护卫 作品《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》第二百六十章 代理人战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