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也是上交,那她还不如只入股不出力,到时候少分一点也是一样的。
所以也只能眼巴巴看了看宋秋忙活,背着背篓自个往山上去了。
山菌还没有过季,她还得每天接着捡呢。
宋秋和老袁氏忙的不亦乐乎,虽然老袁氏不明白到底要怎么个做法,但孙女摊子铺排得这么大了,她还是希望能赚回本钱的。
刷洗好斑竹壳后,装在大笸箩里摆在院子里晒太阳晾着水份。
宋秋接着就将泡着的糯米搬出来,淘洗了两遍,绿豆红豆还有红枣也同样的清洗过之后,就是开始包粽子了。
隔壁离得近,院子里忙活来去的,少不得看得清楚,老邓氏好奇,也过来问过。
老袁氏只说孙女要折腾什么吃食,老邓氏听着,笑了几嘴,也就没有多问了,而后也识趣,没有再过来看。
隔壁不过问,村里其他人家离得远些,所以祖孙两个在灶屋里倒做得清静。
宋秋将晒干的斑竹壳挑选了一遍,比较大一张张的竹壳,就分为两半,能包两个粽子呢。
除此之外,宋秋还挑出了一些很小很小一张一张的斑竹壳单独放在一边。
紧接着,找了两个陶盆来,将糯米分了分,分别放入红豆和绿豆调匀了,还剩下一下单独的糯米,就做红枣的了。
做好这些之后,宋秋拿起一张斑竹壳来,对对面的老袁氏道:“奶你看好咯,我要开始包了。”
说着,拿起一张斑竹壳来,先撕了竹边放在一边,然后动作缓慢却利落的将手里的斑竹壳一叠一卷,旋转出漏斗的形状,握于掌中。
“就是像这样,先将粽叶卷成漏斗一样的,这里头,就可以放糯米进去了。”
给老袁氏看好了,宋秋接着就舀了一大勺绿豆糯米放进卷好的粽叶里去,然后用手摁紧实,再把头盖过来,扎紧,拿起刚才撕下来放在一边的竹边绳,利落麻溜的将包好的粽子给扎好。
如此,一个尖角的漏斗状的三角粽子就包好了。
老袁氏看得认真,又是妇人,常做这些灶间活的,所以再看宋秋一连包了几个以后,比划了比划,也开始上手了。
还别说,包出来的头一个就得到了宋秋的夸赞,“奶你这手巧,看过了就会了,包得比我还好呢!”
老袁氏笑不拢嘴,却是道:“说瞎话糊弄你奶奶我也不眨眼睛的,我这可没你包得好的,你瞧你包的,多漂亮一个一个的,手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