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这天下说不定就要陷入纷争之中。而在一个乱世里面,最值钱的就是兵马。总管们当下手中的兵马,就是将来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甚至谋得天下的本钱。
权衡之下,最好的办法,就是暂且按兵不动。
可封良等不了。
裴渊的檄文才发出来,第二日,他便率二十万兵马挥师东进。
显然,他不想留给封良召集兵马的时间。
金城关距离京师一千六百里。
而封良早前为了便于控制,已经将京畿道戍卫悉数调集到京师周围。裴渊路上的阻力甚少,只消半个月即可兵临京师。
“我等有三十万雄师,又有京师固若金汤,何惧裴渊区区二十万?”方崇看见封良忧心忡忡,不解道。
“不可轻敌,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?”封良有些烦躁,“你敢立下军令状,保证能胜过裴渊么?”
方崇倒是没想过敢不敢的问题,只是没有必要。他没理由反对封良所为,毕竟多几个兵,有备无患。他半是谄媚地说:“还是左仆射思虑周到。只是他们就是不出兵,我等有甚办法?”
办法也不是没有,不过也只有一个。
他径直拟了道圣旨,盖上了皇帝的玉玺。
那瞬间,他有片刻恍惚。
这玉玺,一直放在秘书监。
封良虽然自封监国,但面子还是要做的,一直没有碰过这玉玺。
而今日,他不再装了。
拿起玉玺的时候,他只觉得十分趁手,似乎这本就是自己的东西,只是借给别人用了几日。
想当年起事之时,他是一大功臣。
皇帝当年不过是区区一介江南诸侯王,若无封家的财力和势力支撑,又怎能问鼎天下?
每每想到这些,封良就觉得后悔。
若当年他狠下心来,不理会妹妹封氏的一厢情愿,杀了皇帝,将他的兵马收到麾下,这天下,从一开始就会姓封,又怎能落得今日这般局面。
心中虽是懊悔,但封良到底还是清醒。
他深吸口气,驱除杂念,而后,拿起玉玺,在圣旨上落印。
皇帝到底还在,有圣旨催促,各地军府纵然有些小心思,也不敢无所作为。
另一番迹象也越发明显。太子已经薨逝,圣上不仅未立新君,还将大权交给了封良。许多人猜测,皇帝会直接向封良禅位。
虽然人人都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