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叶弄了一种炭笔,带着挺方便的,不少太监都弄了一支挂在腰间,有什么事需要记录也能立刻拿出来记下,不至于转头就忘了。”
苏叶也没想到宫里的太监简直跟成精了一样,看见炭笔立刻就想出无数的用法来。
他们有在手柄上钻个小洞,然后用链子挂在腰间就不容易掉了。
有的则是直接挂在耳朵上,需要的时候直接取下来就好。
就是宫中小吏也喜欢上用这个,翁果图索性请示皇帝,得了允许后让人做了一批。
渐渐连翰林院的小官也喜欢用,毕竟携带是真的方便。
翁果图还让人弄了一个巴掌大的小木板,上面有个夹子能把同样大小的纸张夹起来,随身携带也方便。
苏叶不得不说这个阿玛的脑子实在灵活得很,这么快就举一反三,弄出了简陋版的可携带小记录本。
就连李玉都备了一份,有什么事记不住就在上面写几个字,看一眼作为提醒。
当然他要谨慎多了,上面记的含糊,除了自己之外估计都猜不出是什么来。
皇帝见过不少太监都在用这个,确实颇为方便。
翁果图会来事,还特地让人雕刻了一个漂亮的木板,配上最上等的白纸和最好的炭笔给皇帝试一试。
皇帝原本觉得自己没什么机会用,后来发现这会儿就能用上了:“要是朕诗兴大发的时候,还得人准备文房四宝就太慢了一点,直接拿出来记上,就不耽误事了。”
他回头再誊抄在宣纸上,不至于诗兴上头的时候被打断或者憋着,那得多难受,还可能丢掉了不少好诗句。
皇后只微笑,心想这次西巡,有了这个方便的记录本,皇帝一定更加诗兴大发。
当然她没想到的是,这次西巡才四十几天,皇帝愣是做出八十多首诗来,不是一般的诗兴大发了。
这是后话了,这时候一行人开始登船。
四格格画得意犹未尽,还在甲板上溜达一会,到处看了一遍才进了自己的船舱。
苏叶转了一圈,对这个船舱很满意。
这是一个大隔间,中间有个拉门,拉上就是单独的两个船舱,方便四格格在那边睡,拉上门后,苏叶点灯也不会影响到四格格。
四格格睡得早,两人作息不同,也不用担心互相影响。
恭嬷嬷带着春宁又开始安置行李,把苏叶常用的东西取出来。
秋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