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住人的地窖都腾挪到了一起,再稍微扩大。
他命人在地窖里搭了架子,铺草席,一个地窖一次就能产出三四百斤的豆芽。
而酿酒方面,由于粮食紧缺,杨义并没有酿多少酒。他收购一些比较少人,或没人吃的粮食来酿,比如高粱、稗子。
这时候的人不喜欢吃高粱,因为难脱壳,加工出来也不好吃,很多人都是用来喂牲口的。稗草子到处都是,更没人吃,当杨义要收购时,几乎所有人都看傻逼一样看着他。
事实证明,稗子所含的淀粉一点也不比小麦少,酿出来的酒与小麦一般无二。而且稗子还有个优势,那就是这玩意不挑生长环境,也非常容易脱壳。
杨义仅在年后的半个月里,便收到了上万斤高梁,和几百斤稗子回来。但他对外依然声称喂牲口的,他可不想让别人知道是用来酿酒的,免得到时候将价格炒高了,就没有暴利可图!
现在最紧要的是解决豆类的问题,不管是黄豆、绿豆、大豆他都要,而且是有多少要多少。
还有一天就是年三十了,金沟村外的官道已经车水马龙,人头攒动。
有赶路的旅人,有做买卖的客商,也有送竹子的。这竹子就是后世爆竹的由来,现在叫爆杆。
杨义又花了一些时间画了些图纸,交给工坊组去制作一些东西。等过完年,就可以利用这些工具,更方便的把购买东西运回来。
这一快过年,不干活的人只有他自己一个人,感觉无聊之下,便想到处走走。他从村口进入大金沟,他远远的便能听到里面的丝竹之声。
他知道,这是戏曲组的驻地,是在一道坝的一个小山坳里。这地方比较偏僻,适合他们平时排练,也不会吵到别人休息,很多人时不时也跑过来观看。
这一段路来来往往的人甚是繁华,杨义走到哪里都有人向他行礼问好,他很是满意。幸好杨义当初成立了众多的组别,现在才没有人想在这做买卖。
杨义做的这些事,比较像后世社会主义生产队的性质。大家一起干活,一起赚钱,一起吃饭,按劳动力分配资源,做多得多,不养懒汉。
当他走进去的时候,看到有很多人站在那里看戏。台上咿呀呀的唱着,台下时不时的还发出叫好声,好不欢乐。
他也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。突然,他有一个好想法,那就是年三十当天,在广场那里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联欢会。
想到就干,他马上找来王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