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2章
在镇压叛乱的时候,杨威是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,但是在行动之前往往喜欢采取怀柔政策,尽量缩小镇压的范围,那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牺牲。毕竟只要是有镇压肯定有无辜的人被卷进去,当然是杀的越少越好了,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够避免局势的动荡。
于永涛,杨坚南,周健良都明白了杨威的意图,就是坚决镇压叛乱分子,只是要划定范围,不要无限制地扩大。尽量的先控制住整个局势,然后再行动,要不然最后十有八九会失控。
周健良说道:“现在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吧,对方选择在这个时候最有利的原因在于,第一主席和我们几个都在,很容易一网打尽;第二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引起更大的轰动。如果把两个条件调换一下的话,你们会发现,大军在审阳的时候,我们都不在基地,肯定消灭不了我们。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带着士兵杀回来,那时候他们肯定控制不了局势。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不明真相的民众,要不然是很难叛乱的,毕竟那个时候大家同仇敌忾,一致对外想要大家响应叛乱是相当困难的。”
这时候,杨威终于理清楚了头绪,他说道:“我明白,为什么在我们去审阳的时候相安无事,而现在却要闹动乱了。理由有四,第一,当时的战局形势不是十分明了,虽然叛乱分子和圣婴的卧底合作,但是他们也不愿意看到基地大军兵败垂城,那样的话他们即使叛乱成功也没有什么好处;第二当时基地除去警察之外根本就没有武装力量,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被刘海峰正压的,毕竟是特殊时期。
我在临走的时候给小子下的命令是对所有可疑人物一律就地枪毙,敌人手上没有武装反而不敢露头;第三正如周健良所说,当时大敌当前,所有的人都同仇敌忾,一致对外,叛乱不得人心是不会有人相应的,搞不好是搬起来石头砸了自己的脚;第四那就是叛乱份子中有很重要的人物去了审阳,压根就不再基地,因此不可能在那个时间发生叛乱。综上所述,这个时间比大军去审阳的时候更合适。”
杨威最后一条的观点真是精辟,让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,不过照理论推断这个观点是绝对成立的,肯定叛乱分子中最重要的头目去了审阳,这才是他们没有叛乱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可在去审阳的人中,究竟那一个人最可疑呢?这个问题可就没有答案了,上层人物杨威,周健良,于永涛,杨坚南都去了,也就是说参加叛乱的应该是中高级军官,要么团长,要么旅长。当然这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