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处机看着尹志平,他的目光十分平和,就像往常任何时候一样,唯一的不同,是眼神里多了一丝犹豫。
虽然目光仍然是清澈的,就好像静谧的湖泊一样。
在尹志平的记忆里,师父这清澈的眼神以前曾经是凌厉的,那是在他久远的记忆深处。那时他刚刚认识师父,他还没有拜师,看到这样年轻、身手敏捷的道长十分佩服,但是看到他眼里那颇有些凌厉的光时,就会心生畏惧,不敢拜他为师,宁愿选择为人温和的马钰。
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慢慢习惯了这位年轻的道长,发现在那份凌厉背后其实也深藏着别样的平静温和。拜师之后,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,因此自己才进步得很快。
有时候觉得他很无情,比如刚出山的时候把自己丢在柳家,看上去似乎是完全不管自己修行、甚至是不顾自己苦乐的,可是随着年岁渐长,他才慢慢领会了师父那么做的原因。
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”在自然大道面前,原本就应该无情、无私,过多的情义反倒是为别人添乱。
因为,那原本就是个人的修行,别人帮一分,自己的磨难并不会减少,而只会相应地增加。
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,尹志平就越来越懂得师父,也知道他情绪平和的背后,是对现实问题的笃定,没有任何犹疑的笃定。
可是此时,师父的目光中居然流露出了一丝犹豫。
尹志平看着师父,看着他满头的白发,已经显出几道皱纹的清瘦面庞----多年的修道生涯,使师父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许多,精神也很好,但是几十年的时间毕竟还是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。
师父老了。尹志平意识到这一点,突然就有些悲哀。
师父已经七十二岁了,常言道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,虽然身为修道人,年龄似乎应该是不在考虑之列的,可是谁能阻碍得了岁月一点点偷去并非无限的精力,谁能阻碍得住时间像风一样,在脸上划下一道道痕迹?
更何况听刘仲禄说,现在成吉思汗仍然在西征的路上,估计已经到达了花剌子模境内。那是多远的距离啊?尹志平想道,距这里总有万里之遥吧?以师父现在的高龄,又如何承受一路颠簸之苦呢?
尹志平这样一想,就觉得自己刚才所说的话未免有些鲁莽,不由又低声说道:“师父如果不想去,也尽可以不去的!”八一中文网
这样说着,他低下头去,因为觉得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