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理,这里我说的不是礼节的礼,而是道理的理。
你们的爹娘兴许说过:人活着能吃饱,能不饿死就是福气,但我希望你们能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,是由什么组成,这个世间有什么”
王二一边挑着担子,一边不时回头看一眼,喜滋滋的道:“长威伯竟然教授我娃,我娃果然有福气。”
前面的男子说道:“我娃也在里面。”
二人都有掩饰不住的喜意。
“一!”
蒋庆之在白板上写了一字。
“一!”
孩子们跟着念诵。
因为急切间没有备下笔墨,故而孩子们都是拿着树枝在地上写。
“二!”
“二!”
一个年轻官员在不远处牵着马儿,静静的看着这一幕。他微微蹙眉,轻声道:“江山一隅罢了,这有何益?”
“哦!这位”
身后有人出声,年轻官员回头。
“徐渭!”
“张居正!”
徐渭是吃不惯工地伙食的,早早就寻个借口回了一趟伯府。顺带问问宫中来人的目的。
“你说这是江山一隅?”徐渭问道。
张居正点头,“虽说我对儒墨之争并不感兴趣,不过墨家的有些看法却有失偏颇。且长威伯乃大才,既然有大才,便该行大事,而不是在这里为百余孩童启蒙。”
“呵呵!”徐渭笑了笑,“伯爷曾有句话,说,做好身边事,便是对这个天下最大的帮助。当天下人见到不平事便能伸个手,看到弱小者便能出手相助,那么天下大治轻而易举。
你不做,我不做,谁来做?什么大事小事,最终都是天下事。你张叔大乃是庶吉士,敢问为这个天下做了什么?”
张居正微笑道:“我此刻最该做的便是在翰林院读书学习,观政。一旦为官一方,自然会为这个天下做些什么。”
“那么此刻呢?”徐渭说道:“伯爷在为孩童启蒙,你却在此无所事事。”
“你二人在争执什么?”不知何时蒋庆之走了过来。
徐渭说道:“我与张叔大在辩论为孩童启蒙是大是小,与这个天下是否相关。”
蒋庆之看了张居正一眼,“叔大乃是庶吉士,在翰林院学习观政,偶尔我也在陛下身边见到你这一阵子可有收获?”
庶吉士便是重臣预备役,在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