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。
如三叔公所言,大门上贴着封条。虽然经历了数年的风吹日晒雨打,封条已经老旧残破,但看得出来,并没有人动过。
兄长上前去,将封条扯了,而后伸手推门。
阿誉和阿谌见状,也忙跑上前去,帮着他把大门推开。
那木门很是厚实,仿佛沉睡多年被人唤醒,打开的时候,发出又沉又钝的声音,积累的灰尘从上面掉落下来。
院子里,长满了青苔和草木,进门时,阴凉的风吹来,带着潮气和霉味。
我拉着阿珞的手,跟在兄长身后走进去。只见这老宅处处都是年久失修的模样,梁上结着密密的蛛丝,地上,案台翻倒,物什散乱,摔破的窗户和瓷器家具到处都是。不用问也知道,这是当年查抄的时候原原本本留下的,没有人收拾过。
堂上,一个巨大的牌匾落在地上,已经摔成了碎块。
那是我们家受封郑国公的第一代先祖留下的,上面的“德厚千秋”几个鎏金大字仍清晰可辨。兄长蹲下,用袖子将那几个残字擦了擦,让仆人拾掇以来,放到后面去。
我记得,这堂上还有一块更大的匾额,是高祖皇帝赐下的。它如今不见了,可见是抄家的时候,被朝廷收了回去。这地方,有着数代人的供奉,平日里连一根蛛丝也不敢有。可当灾祸到来,却是秋风扫落叶一般,一切荣耀都被人踩在脚底。
我望着那空荡荡的房梁,有些发怔。
三叔公等人也是欷歔不已。
“谚郎,”三叔公安慰道,“老夫小时候,总听老辈人说先祖的故事。他起于微末,困顿之时,连像样的衣裳也没有。可他人穷志不短,逢得天下大乱,别人都顾着逃难,他却硬是凭着一腔壮志投了高祖,最终开创下这一番基业来。国公之事,自是大挫,可如今朝廷既然给你们兄妹赦了罪,可见还是念着国公当年的好的。谚郎切莫丧气,当年你父亲就说过,你们兄妹皆人中龙凤。如今你们也还年轻,只要不失了志气,早晚必是还能平步青云。”
兄长看着他,深深一揖:“多谢三叔公。”
我们在老宅里待了一个多时辰,将里里外外都看了一遍,心里有了底。
这里的情形,比我们预想中要好许多。虽然许多精细之物被抄走或被损坏,但留下的东西里面,大多还是能用的。就算坏了,修一修也不妨事。水井虽然多年无人修缮,却也不曾干涸,井水干净。
“我家的田地桑林,当年都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