袭。
这并非是他们小气,而是汤和的功劳本就不太适合封国公,
汤和是明朝开国功臣被封公爵中军事能力最差的,甚至不如侯爵里的廖永忠,朱亮祖,胡延瑞,沐英,王弼等人。
为了让他累功拿个公爵,当初朱元璋也是煞费苦心,结果汤和在这些战役中的表现着实让老朱失望。
尽管最后还是给他抬了个信国公的公爵,但谁都知道这只是他和老朱关系好的缘故。
汤旻作为信国公府三代以下如今累功最多的人,他是最有指望承袭爵位的人。
正因如此,他平日里闲暇无事便研究各国情报。
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在他前面的傅让承袭爵位,便是灭了安南。
如果他能灭亡一国,那承袭信国公的公爵就会容易许多了。
尽管他已经三十岁,但这個目标是终身的。
“不是我自吹自擂,若是给我三年以上的老兵三万,我能横扫日本。”
郑峻这话确实不是自吹自擂,就他今日的战损比来说,大明能拉出三万给他,可日本却拉不出五十万日军来报销。
当下的日本哪怕是一个统一国家,也顶多只能拉出二十万足轻罢了。
正当郑峻如此说着的时候,远处传来了马蹄声。
“渤海伯何在?!”
杨文率领前军抵达了琵琶湖,并轻骑先来寻找郑峻。
“平越伯,我在这里。”郑峻起身挥手,牵动了伤口,疼的他龇牙咧嘴。
远处的杨文见状,率领百余骑策马而来,郑峻也回头对汤旻和邓烃苦着脸道:“接下来的战事要有分功的人了。”
“渤海伯无碍就行。”策马来到众人面前,杨文看到郑峻没有什么大碍后这才松了一口气:
“我昨夜闻你与倭寇交手便率军疾行而来,幸好你无碍,还斩获如此颇丰。”
杨文扫了一眼地上的日军尸体,他并不着急打出什么军功,毕竟他出发前,杨展、张纯等人都和他说得清楚,此战不论战果,他都能获爵。
“既然无碍,那我便传军令了。”
杨文从怀中拿出中军发来的军令,作揖过后宣读道:“着渤海伯郑峻、平越伯杨文率军往京都而去,三日内必须包围京都,不得放跑一人!”
“末将领命!”郑峻作揖应下,将军令接下后便朝杨文笑道:“接下来便需要我与平越伯通力合作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