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事物大小有多少倍,但想来应该不低于明末清初列文虎克的那台简易显微镜。
不得不说,显微镜的出现将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了学子们的视野中,他们第一次直观看到了微小动物和植物,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。
趁着这个时机,朱高煦也对他们讲解了“微生物”与“医学”的关系,不过在学子询问日后是否会学到微生物的时候,朱高煦只能哑然一笑:
“会学到,但篇章不会很多,因为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太少了,我也没有时间去研究,因此只有靠你们毕业之后的观察与记录了。”
“只要善于观察,善于记录,那这些知识将会一代代传承下去,终有一天我们的子孙会比我们掌握关于微生物的更多知识。”
“许多在这个时代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疾病,将会在日后被攻克,成为随处都能医治的疾病。”
“不过具体能不能发展到这一步,还得看你们之中有没有人愿意迈出这一步。”
朱高煦笑着讲解,随后合上了课本:“好了,今天的课程到这里结束,你们也好好休息吧。”
“教习慢走”
见朱高煦这么说,学子们齐刷刷起身,对朱高煦躬身作揖,恭送他离去。
见他们如此,朱高煦也心满意足的离开,他知道自己播下了种子,至于种子是否会发芽,何时会发芽,这得看他们自己了。
“教习?”
正当朱高煦从课堂离开的时候,南京城西安街坊内的一处宅院里传出了诧异之声,随后便是笑声。
“身为一国储君,居然放下朝政去带着一帮学生胡搞乱搞,真是滑天下之大稽。”
中堂之中,还没换下常服的礼部尚书李至刚得到太学消息后,便忍不住的大笑起来。
他不认为朱高煦能教出什么新意,只当是朱高煦为搏名声而作秀罢了。
“看看吧,那位能坚持多久,但愿不要成为笑料。”
另一处宅院内,作为大学士的杨士奇倒是没有嘲笑朱高煦,毕竟他和解缙在庙堂上吃了朱高煦不少亏。
即便是自视甚高的解缙也不敢说比朱高煦全才,因为他们真切的研究过辽东官学的教材。
尽管没能获取全部知识,但从部分知识来看,朱高煦兴许真的是一个数百年难出的全才。
杨士奇不认为朱高煦会为了所谓名声去作秀,在他看来,朱高煦这么做一定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