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律给摧毁,还能摧毁朱元璋好不容易恢复的北方经济。
北平、河南、江淮、山东……
这些地方因为靖难被摧残的不成样子,而老朱花了二十多年,好不容易练出来的百万精锐,更是在这场内战中报销超过一半。
这一半精锐的死亡,导致了卫所制走下坡路,更导致北平、山东、河南、两淮的军屯被摧残殆尽。
这些精锐,若是用来开疆拓土,驻守四方,那大明起码能够再多实控一两个行省,只可惜他们最后都死在了自己人手上。
朱高煦要靖难是为了他自己,这他不否认,但同时他也想缩小靖难之役的范围。
哪怕他能让靖难之役早一年结束,大明所受的创伤都能多减轻一成。
相比靖难之役四年死几十万大军,百万百姓流离失所。
朱高煦更想把靖难之役的范围缩小到三年以内,死伤十几万,尽量减少战争对北方的摧残。
不管旁人说他伪善也好,亦或者说他当了婊子还想要牌坊也好,他心里始终的是这么想的。
靖难之役如果能在两年内结束,那西南三大兵团,起码云南的徐辉祖和沐春、何福是来不及出兵的。
当然,最好的靖难时机,其实是朱棡和老朱相继死后。
如果这个时候他揭竿而起,那绝对可以提早结束靖难,唯一要背负的,就是在史书上背负一个造反的骂名,可他也不在乎。
可关键在于,他可以丢下脸皮造反,但朱棣能不能?
朱棣如果能,他就不会眼巴巴看着自己节制北平三都司的兵权被削,自己的三护卫被调,自己被人圈禁王府之中。
让朱棣不要脸,这才是朱高煦当下最想做的事情,可这很难……
“走吧,去书房休息,与我说说吉林城的情况如何了。”
朱高煦想到了朱棣的事情,便不再为燧发枪而高兴,带着亦失哈和孟章就往自己在军械局中的书房走去。
只是一字时,三人便在兵卒护卫下回到了书房,朱高煦坐在主位,亦失哈二人各自坐在左右二首的位置上。
端起一杯热水,朱高煦笑着对亦失哈说道:“这地方没有茶,多喝热水也挺好的。”
“殿下都喝热水,奴婢怎么还敢奢望喝茶?”亦失哈笑着回应,同时从怀里拿出了一份五军都督府的文册:
“殿下,说吉林城事情前,奴婢得给您先看看这份擢升文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