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夫子与弟子比之亲子更紧密的时代,问道需谨慎,诉道也需留神,这可不是传授一两个字这样浅显的事情。
“哈哈,原若好奇,一观就是”
风允发髻之上,青枝一动,随即一柄黄钺出现在风允手边。
黄钺,战之礼器也,是风允以列国百越所化,其上著满了风允对百越国的描述,同时也有风允治理百越的各种策论,实际施策的补充,是为风允如今最具实际效用的治国言论。
屈原眼中闪过惊喜。
转而拿起黄钺,就要拜
风允抬手,制止道:“不必,我之玄门,无此虚礼,亦无关系,只要是人族,皆可观之,从中所悟,也皆为个人。”
“啊?”屈原愣然。
“这风君,这可是您成就先天的智慧啊,您就这样任由旁人观阅?”
风允却道:“原若觉得其言有趣,亦可抄录一份,以作闲时取乐,若旁人欲观,也可让其抄录,独乐,何比众乐。”
“啊!”屈原惊愕。
良久,才道:”风君说笑了,原怎敢闲时取乐,得此书,应日夜揣摩,学其智慧才是。”
屈原还是以弟子礼拜之,风允却不喜。
“你之拜为你之行,而不为我所允,你行而我不受用焉。”
“风君不受,原却也感赐道!”
屈原望着在黄钺之上,冒出的玄道三法——观世、处世、御世。
震惊之下,又不知如何言语。
方才屈原还以为这只是一法之书,却没想到其上记载的却是一条道!
如此重物,楚国也没有啊!
楚之底蕴为楚壁画,其被称为楚相之法,亦是楚法。
初学为术,可令楚之壁画上的道相降临,加持于身,或文或武,其力非凡。
深时为法,可与法相合一,其身滔天,力巨山河,有无上之威。
但那也只是战法,而非道也。
“风君,此物过于贵重,还请收回。”
屈原目挣扎,撇头聚钺,送归风允。
“道,是人族的道,若人族不用,那这道如何能是道呢?”
风允的道,并非战法,也非策对,说是思想,但更像是教人远望世间,思索自己应该怎样为人处世,为自己的人生制造更多选择的一种方法。
其能否以玄道成道,全凭自己,而非此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