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戛纳,政治反思和社会批判类影片获奖的概率非常高,从前是这样,现在还是。
不信?
看看新世纪以来的获奖影片吧,几乎23都是这样的电影:
2002年的钢琴家讲纳粹、2003年的大象讲校园暴力、2004年的华氏911讲伊战、2006年的风吹麦浪讲爱尔兰独立战争、2007年的四月三周两天讲堕胎、2008年的课堂风云讲移民。
基本都是如此。
但这些影片中也都有着人类的闪光点,可这部白丝带搞得确实过火了点,不光是大人,把孩子们也都打上了邪恶的标签,为了拿奖,着实有些走火入魔了。
会议室中的场面一时间很尴尬,这时,身为评委会主席的伊莎贝尔站了出来。
“女士们,先生们,作为本届评委会的主席,我再一次阐述我的个人观点,对于所谓的政治正确,在我这里不是评选的理由,唯一的标准就是电影。请各位评委在评选的时候,不要掺杂其他的东西,做出你们认为最正确的选择。”
“我想,我说的已经很清楚了,时间也不早了,只剩下我们主竞赛单元还没有出结果,到了必须要下决定的时候。下面,我说出影片的名字,各位,赞同的请举手。”
“白丝带”
李沧冬还想举手,可看着刚刚赞同自己的其他三位评委纹丝不动,举了一半的手臂,又放了回去。
这次的结果,没有人选择它。
“无耻混蛋”
刷,举起了4只手臂。
“触不可及”
刷,同样是4只。
4v4,平手!
非常戏剧性的是,在场的4位男评委无一例外全都选择了无耻混蛋,而其他4位女评委则都是选择了触不可及。
伊莎贝尔环顾会议室中的八位评委,嘴角微动,拿起了桌面上一张精美的信封。
“那么好吧,看来,最终的选择权到了我的手上.”
实在抱歉,没写完,搞不动了。
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