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高昌,而灭高昌是谁的功绩?
当然是他侯君集靠着陛下的远见决定攻下的!
如此算来安西多少跟他也是有点渊源的,结果这能作为进攻中亚桥头堡的劲卒,就这么没了?
臣子们群情激奋,与之相比李世民似乎反而冷静的过分了。
“不足成事之辈!”
这是李世民的评价。
魏征跟风道:
“何止不足成事?若其尚有自知,当自缢以留颜面!”
李世民瞧过来,幽幽道:
“朕说的是这肃宗。”
魏征哑然。
随即李世民扭头看向前方:
“这肃宗,亦乃志大才疏之辈,倒是与这房琯惺惺相惜。”
魏征暂时更不敢说什么了,虽然心里觉得陛下说的真没错。
而且李世民的思考更加高屋建瓴:
“这支兵马一去,肃宗再无凭依,而大唐节镇唯留……”
“郭子仪李光弼所率的河东兵马?”
随即恍然:
“难怪这肃宗要去借助回纥之手。”
“可……”
李世民来回踱步敲敲脑袋:
“可回纥为什么要帮肃宗而不襄助安禄山呢?”
“挟天子以令天下乎?”
杜如晦看不下去这愈发可怕的猜测,出声道:
“或者回纥亦念大唐之威……”
李世民一笑:
“克明,此辈可畏大唐兵威。”
“难怀大唐仁德。”
在颉利可汗身上,在以往所有被打败的对手身上,李世民对这条道理看的分外清楚。
……
“这杜工部真乃命运多舛……”
孔明为自己这个朋友担心。
嗯……他通过光幕去看数百年后的杜工部。
而这杜甫在数百年后游览成都古迹凭吊他。
不能见面,实属遗憾。
刘备对这位诗人也很有共鸣。
“且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,比起这房琯,胜之千百倍。”
身居工部高位而能知民生疾苦,这是刘备最为佩服的地方。
而对于房琯,徐庶感觉真是没眼看。
“全赖此刻舟求剑之辈,反倒成就叛军虚名!”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冷泡茶加冰 作品《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》第117章 四万义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