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了什么机缘,确与青牛观有缘,你可愿意加入青牛观?”
“我想修炼,却不想在青牛观修炼。”张承说道。
“这不是问题,”复通观主笑了笑,“并不是所有弟子都在青牛观,本观规矩并不严苛。”
“那就好。”张承点头。
见张承松口,复通观主心情不错,立马给张承介绍了一下青牛观的情况。
青牛观除了观主之外,还有几位长老,剩下的就是观中弟子,其余像清越道长这样不知修行的道士,都算不得观内弟子,属于外事道长,挂名在青牛观之中,不列传承之内。
青牛观传承来历不小,复通观主含糊其辞并没有多说,只是说了一下辈分,观主师兄弟乃是复字辈,传承而下则是太字辈,之后则是松字辈。
目前青牛观只有三代,张承因为父母的缘故和青牛观有很深的缘分,且看起来张承另有机缘,复通观主略微思考一下,就把张承列入了太字辈之中。
“太字辈?”张承说道,“倒是与我有缘,我字泰安。”
“那你便是太安。”复通观主说道,“以后在观中,你便是张太安,为青牛观居士。”
“啊?”张承疑惑的看着他,“居士。”
“居家之士,”复通观主笑了笑,“你不在观中修行,自然不需要道士度牒,往后行走在外,秀才得身份足够了,有个居士的名头,也可对外解释。”
“自无不可,”张承点头,又道,“只是修行之法,可否有差异?”
“既然是太字辈,当为真传,但我道观又有不同,”复通观主耐心的解释,“青牛观所有真传弟子都是统一修炼,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,才会选择修炼的方向。”
按照张承的理解,入门修炼的都是一本书,有了基础之后,就可以选择其他修炼之法,复通观主说的时候,下意识的吹嘘自家传承,让张承感觉颇为不靠谱。
但来都来了,还意外的达成了上道观的目的,张承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,于是接下来,张承在道观里用了素斋,还让人去把老黄头安排妥当,他带着黄平安在道观住下。
第二天,他就沐浴一番,穿上了送来的道袍,在观中给神像上香,在给观主跪拜,完成了入门仪式,本以为复通观主为亲自教导,没想到仪式结束之后,新的道长上门。
“太安师弟,我是你的师兄,名叫太和。”和张承差不多身高,却肌肉坚实的中年道长,不苟言笑的说道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