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,人多,地却不多。家里剩余的粮食平分到每个人身上后,都很少,没有人可以吃饱。”
张梓若点头,“没错。四海无闲田,里面有多少是属于百姓的呢?我们先不说达官贵人的土地有多少,单说百姓自家的。
地里种上粮食,一年辛辛苦苦忙到头,亩产平均100多斤到200多斤不等。当然土地特别肥沃的也可能达到300多斤。但在我们这里不多见。
根据规定,夏秋两税,交三成粮食。但交粮时,会出现谷物被老鼠、麻雀等吃掉,或者人为毁坏的情况,官府需要弥补这部分损失,所以向百姓多征收一部分谷物,这就是所谓的‘加耗’。
有时候,官府征收的加耗是一石谷物加耗两斗。有时候加耗是正税的2到3倍。
此外,百姓交粮需要自己运输,如果不自己运输,就要掏一笔钱或者粮食,称为脚费或脚钱。
大家可以自己算一算,一亩地,一亩不是特别肥沃,也不是特别贫瘠的地,收粮一百多斤,交去三成税,交去加耗的粮食,还剩多少?
这一切还需要有个前提,碰到的父母官不是一个横征暴敛者,只是正常收税。但凡有其他苛捐杂税,百姓手里还能留下粮食吗?即便有,能让一家人撑过一年吗?
河湾村临河而居,灌溉相对方便,产量算是比较高的。但交完税后,依旧有人家揭不开锅,吃不上饭。”
“粮食产量高的河湾村尚且如此,土地贫瘠的村庄呢?会不会有更多的百姓辛辛苦苦一年,却连饭都吃不上,活活饿死?”
学生们沉默。他们绝大部分人家庭条件好,也根本无需考虑这些。到河湾村来,即便经常见农人辛勤劳作,也并无太多感想。
今日方知他们如此勤劳,竟然还有饿死的风险。
“如何避免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的悲惨局面?”张梓若问,“我们有什么能做的?在有限的条件下,我们可以想办法提高粮食产量。”
“育种,施肥,除虫等等,都属于提高粮食产量的措施。以后你们的课程会加上这一项。”
“我划分了几块实验田。大家可以进行对照实验。粮食,关乎国计民生之大事。为提高粮食产量,作出的任何努力都是值得赞扬的!”
“倘若你们能汲取优秀老农的经验,发明创造出更好用的农具,总结出更好的种植增产方法,编制成书,教授他人,也许会像其他大家一样青史留名。我愿称之为农学家。”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山水蔚蓝天 作品《穿成恶毒养母:把反派暴君养歪了》第212章 好苗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