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终归没说出“用不着你送”这种话,而是由着文哥儿一路跟到礼部。
礼部的属官们都有点稀奇地看着小小一个的文哥儿,越看越觉得眼熟。
这不就是上次圣上亲自带着露脸的王家小神童吗?
早就听说他们尚书很喜欢这小孩儿(不惜两次为他做饼),如今亲眼见了还是觉得很稀奇。
文哥儿可不知道有那么多人偷看自己,他很是殷勤地把丘濬送回他直舍里,又殷殷叮嘱道:“久坐不好,您要多来翰林院看我啊!以后我带上好吃的点心去翰林院,我们一起吃!”
丘濬听后训斥道:“陛下允你去翰林院读书,不是让你去那儿吃吃喝喝的!”
文哥儿振振有词:“吃好喝好才有精神看书,磨刀不误砍柴工!我跟您说,要是没有吃饱,脑子都不好使的!”
丘濬道:“小小年纪就满肚子歪理。”
文哥儿想说这才不是歪理,这是科学道理。可他一咂摸,这年头好像还没赛先生来着。他的思维一下子跳跃起来:“您说我的朋友怎么还没给我回信?”
丘濬跟不上他的思路,忍不住问道:“你的什么朋友?”
文哥儿道:“我的一个山西朋友,如今在晋州来着。”
他给丘濬介绍起王文素来,说王文素数学特别好,他们经常相互出题和赠书,虽没有见过面,却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!算算日子,本来前两天就该来信了,结果一直没收到信。
丘濬没想到文哥儿还能交上远在晋州的朋友。他想起王华当初为儿子来跟自己借书的事,奇道:“当初那套算经便是为他借的吗?”
文哥儿连连点头。
丘濬道:“既是商贾出身,爱读算经也算有些用处。你以后是要考科举的,不必花太多心思在上面。”
四书五经里头可没有算经这一经。
这就等同于高考不考数学,学生们跑去自学纯粹是浪费时间。
文哥儿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大明读书人不用学数学,纳闷地问:“不懂算术,以后岂不是会被人糊弄了去?书里不是说君子要学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这六艺吗?”
丘濬有些语塞。
他自己也是学的,并且学得很不错,他和杨廷和这个后生还算聊得来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都爱读“杂书”。
“世事会变,读书人要学的东西自然也会变。”丘濬勉强给当前科举模式找补了一下,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