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退回一日前。
东海滨,卧桑镇。
镇中那株千年古桑,经历过五年前战乱的折磨,此刻已经慢慢恢复生机,粗壮的枝干横卧在地上,支撑起庞大的树冠,无数新枝顺着树干延伸开,枝繁叶茂,远远看去如同一柄巨大的绿伞。
晨曦中的卧桑镇,安宁而清朗,街头陆陆续新开始有人来,或挑着担子,或推着独轮小车,甚至挎着筐。
仿佛事先约定了一般,来到古桑下,找到合适的位置,将手中的渔获、农品摆开,趁着太阳还没爬高,先占据一个好的位置,免得被晒到。
八月初一,是卧桑镇传统的大集。
顺着古桑一直朝海边走,不足二里路,便是渔船码头,木质的栈桥曾被鲛人搅得粉碎,如今已经新建。
几艘不大不小的渔船刚刚归港,赤着古铜色臂膀的渔民,正在快速地卸下渔获,一连出海半月,就是为了赶上这次大集。
南越海域,因为常年受到鲛人的骚扰,渔民下海捕捞的时间极为短暂,冬季海风大,近海的水产又少,春秋季节又是鲛人活动频繁的时间。
那便只剩下七月末、八月初这短短的月余时间,每一艘归港的渔船上,都承载着几户,甚至整个村子的希望。
“海生叔,看样子收获不小啊!”
“石把头,三斤以上的鱼我都包了,还是往年的老规矩,直接装我车里,趁着新鲜我得赶紧拉到县城!”
不少商人模样的贩子正对着渔船吆喝,其中一位颇为精干,穿着比一般的商贩板正很多,后边还跟着几辆大车,看样子是渔船的老主顾。
正指挥渔民下货的中年把头看了一眼下边,在船舷上磕了磕烟袋锅子,并没有应声,而是顺着缆绳跳到栈桥上。
冲精干商贩摆摆手:“何掌柜,今年的规矩恐怕要改改,你如果要,就大的小的一起收了,价钱嘛,还得往上提三成。”
何掌柜原本布满笑意的面上一僵,很快产生了一抹怒色,责怪道:“石把头,你我合作了有些年头了吧?整个临海县,除了我们风熙楼,还有哪家能直接吃下你一船的大鱼?”
“而且价钱何曾亏过你?更何况,你不趁着现在顺风顺水,尽快出了渔获,再去下上一网?我如果不要,那你就在这里慢慢卖吧!”:筆瞇樓
石把头闻言并没有什么歉疚之意,将头凑近一些道:“老何,现在能收就收吧,我不瞒你,朝廷要禁海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