划,朱元璋没办完,洪武忠骨们磨刀霍霍,朱棣装疯说到底,还是害怕朱元璋。
连朱棣都怕的主儿,可想而知,朱八八活着的时候,真的是出口成宪,言出法随。
第二位常胜将军自然是朱棣了,这个靖难获得皇位的人,压根就不知道手软这两个字,但是政斗可不是心狠手辣就可以,同样深谙与人斗精髓的朱棣,通过迁都之事,牵着朝臣大户们的鼻子们走了一辈子。
朝臣们自始至终,都没跟上朱棣的步伐,被斗的五迷三楞,事事只能跟着朱棣跑,压根没有造谣、庭议、逼宫三连的机会,因为朱棣要不然就是在北伐的路上,要不然就是在北伐,朝臣们压根也找不到他老人家。
而第三位常胜将军,却是嘉靖皇帝,修仙修了半辈子与朝臣斗法斗了一辈子,身居深宫,一把小铜锤,敲的朝臣们不知所以。
哪怕是宫女刺杀,偷水晶这种行为,嘉靖皇帝都以修仙的不败金身获胜,丝血翻盘。
常胜之后,嘉靖皇帝身边聚集着一大批的臣子,这批朝臣们就成了嘉靖皇帝坚定的护城河。
嘉靖皇帝也不用靠内侍去搞特务政治,就活的相当滋润。
把朱元璋、朱棣都办不到的通惠河给疏通了。
大明朝的其他皇帝也曾有过阶段性的胜利,但是从来没有像这三位,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的皇帝。
朱由检手中的权力很大很大,大明皇帝手中的权力,连带上鞑清朝,也是首屈一指。
大秦有六国遗老,大汉有豪强,大唐前有世家后有藩镇,大宋有太多的节度使不断扰边,开封城里养着一堆军头。
鞑清时候,随着坐师制度的发展,地主已经势大,鞑清皇帝也只能玩皇权不下乡,如同鹅城历任县长一样,玩起了与乡绅们三七分账的把戏。
乡绅们的钱,如数奉还,百姓的钱三七分账,乡绅七,县长三。
大明有明公,但是明公的战斗力,在其余王朝中,实在是排不上号。
大明皇帝也是轴,不知道什么叫做大势所趋,倘若能与乡绅、明公们手牵手,把歌唱,大明朝也不见得会在甲申国难断了气。
当然,真的把歌唱,那大明就成了鞑清了。
所以,朱由检必须与人斗,而且每战必胜,这样他才会有一大堆的朝臣们跟随,成为他坚定的护城河。
张嫣将手里整个茶花糕都扔进了水里,看着鱼儿争抢,忿忿的说道:“我就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