、鉴宝,都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。
他寻墓,先从手下收上来的物件进行分析,先确定物件的年份,而后,研究这个时间段的历史,有了清晰的概念,再让手下专门去打探传说和典故之类的信息。
他用这些听来的消息,再去进行分析,最终,他能把古墓的位置精确到方圆一平方公里的范围。
到了这个时候,就没据点的人什么事了,他开始亲自带着心腹来到这个地方,扮成走街串巷的货郎。
每天就是这个地方转悠,进一步缩小范围,最后,定好几个点,等待雷雨的到来。
传统的寻墓,都是用工具探,而赵昆是用耳朵听。
他的本事,就是在打雷时,贴到地面,感受雷声过后的地下震动,从而确定古墓的位置。
定好位,他让心腹带上他发明的闷炸筒,长铲捅下去,开个小洞,而后把闷炸筒放下去,点燃炸药,一个圆洞就出现了。
完成一次盗墓,一般十分钟之内解决问题,大点的墓,也不会超过半小时。
赵昆认宝的能力就更加出奇。
有一次,他和朋友在喝酒,电视上正播放鉴宝节目。一个玉制的盛梳妆用品的玉奁,被专家鉴定为千年之前的真宝。
赵昆随意看了一眼,“这是个混饭吃的家伙,那么明显的特征都看不出来,这明明是五百年前的物件。”
他是根据五百年前的那个朝代的历史,那是文化鼎盛时期的年代,无论瓷器,玉器,印刷无不代表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。专家鉴定的玉奁精美绝伦,除了那个时代可以制造出,其他早晚期的朝代无人企及。
后来,电视进行更正。
赵昆一眼成名,道上尊称鹰爷。
赵昆干着这个买卖多年没露出马脚,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他都是自产自销,他开了多家古玩行,把盗来的东西混到里面,并亲自定价。
他定的价,都比实际价格低一半,而那些正道采购来的货却高一半。
一旦遇到识货的,碰到这样的货,哪有不要的道理,因为这是属于捡漏。买回去,都悄悄藏着,怕人知道得了大便宜,会惹出麻烦。
盗来的东西,有些特征比较明显,他采取已物换物的办法,和那些玩古董的人,换回来路正的物件,而后拿到店里销售。
每一次,他都亏着大本换,玩古董的人明知道他的货来路不正,利益的驱使,还是选择性不去想可能出现的后患